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贵州省直机关党建网 / 绩效管理
省委编办:挖潜创新盘活编制资源 用情用力解决民生急需
省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民生的基础作用,坚持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挖潜编制资源,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推动解决我省区域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足问题,为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盘活存量挖潜,破解编制不足难题。一是向深化改革要编制。通过深化行业事业单位改革,将改革挖潜出来的事业编制资源纳入统筹使用,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二是向加强管理要编制。按照“先减法、后加法、动态平衡”的原则,通过建立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机制,统筹编制资源,为调剂中小学教职工用编提供保障。三是向购买服务要编制。推进深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编制资源结构使用。
二、创新管理使用,化解“有编闲置”和“无编可用”矛盾。一是建立编制池。统筹省级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空编使用权,探索建立省级事业编制周转使用池。从省级事业编制周转使用池分配空编使用权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需求不足,且在短期内通过调剂编制也存在困难的市(州),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紧张的压力。二是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严控总量、统筹调配、动态平衡”的方式,实行“靶向”调整。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测算编制需求,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明确用于中小学招聘教师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效解决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部分地区编制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以县为单位全面达到国家标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严格管理,建立机制,确保专编专用。一是明确省级事业编制周转使用池只能用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未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地区,并实行单列管理。二是明确使用和归还程序,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实现了“严控总量、统筹调剂、增减平衡、重点保障”,有力保障了我省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在核定总量内进行统筹分配,动态调整,提高了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推动了我省中小学育人质量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为我省在基础教育领域人员编制管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径,也为我省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探索新方式、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