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贵州省直机关党建网 / 绩效管理

省总工会: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运行效能 推进贵州省职工互助保障提质扩面

近年来,贵州省总工会针对职工互助医疗统筹层级不一致、制度机制不完善、职工受益面偏低等问题,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省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参与面、给付率显著提高。2020年至2024年底,参与人次从36.88万人次增长到409.02万人次,增长1009%;给付人次从4190人次增长到14.71万人次,增长3410%。

一是以强化顶层设计为引领,着力提高职工互助保障统筹层级。采取新建省级、理顺市级和撤并县级的方式,推动除已纳入全国管理的遵义市外的8个市(州)、74个县(区、市)、14家省级产业(行业)工会的11576家单位全部纳入省级统筹。推动成立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贵州省办事处,我省职工互助保障从省级自办升级为全国管理。推动省级统筹阶段将职工互助保障票据纳入财政管理体系,与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等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的通知》,强化与省直部门协调合作。

二是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抓手,着力规范职工互助保障的管理运营行为。成立“贵州省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管理委员会”,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出台《贵州省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贵州省办事处管理办法》等文件,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出台《贵州省职工医疗互助风险准备金制度》,开设职工互助保障资金专户,实行独立核算和专款专用,明确必须按规定计提风险准备金,筑牢互助保障资金风险“防火墙”。

三是以增强保障质效为重点,着力提升职工互助保障的工作运行效能。打破市县自办项目单一瓶颈,推出住院医疗、重大疾病、慢性疾病、意外伤害、女职工特殊疾病5大项目,持续完善病种扩展、门槛份数调整、地域天数调整、报销医院升级和参与会费调整等8方面内容相关政策。建设“贵州省职工医疗互助中心业务管理系统”,打造业务经办端、单位客户端、职工个人端三个体系,实现省市县经办机构三级联动,确保职工从参保到给付,全流程全环节一网通办。实行限时办结制度,给付时间缩短为7天以内。

四是以打造服务品牌为目标,着力扩大职工互助保障的知晓率影响力。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到各产业(行业)和各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宣讲培训200余场次,参加人次5万余人。通过组织开展“互助保障”职工运动会、科普健康讲座、公益体检以及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提供意外伤害保障、赠送“关爱包”等活动,不断叫响做实职工互助医保品牌,持续维护职工医疗健康权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