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多彩贵州网 > 贵州省直机关党建网 > 新时代先锋
周琦:不忘找矿报国心 勇毅笃行创佳绩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由贵州省地矿局国家卓越工程师周琦研究员领衔的锰矿资源预 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完成的“隐伏超大型喷溢 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这是对他们数十年坚持不懈产学研用创新攻关的最高褒奖。
他们把大地当书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
寻 找
谈起找锰矿,团队领衔人周琦如数家珍。锰矿是国家十分紧缺的战略矿产,按照2011年国产锰矿石资源量计算,我国锰矿保有资源量的静态保障程度已不足15年。
1978年9月,14岁的周琦以贵州石阡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原地质部昆明地质学校录取,他立志成为李四光那样对国家有贡献的地质人,毕业后进入贵州省地矿局一O三地质大队,从此与锰结缘。
时至今日,周琦清晰地记得宿舍楼墙上悬挂着“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的醒目标语,每当看到这幅标语,他的心中总会升腾出一种力量。从那时起,找矿报国的初心使命慢慢在他心中变得清晰而明确。国家缺锰,为国家寻找锰矿成为他的毕生追求。
无论寒暑,他一年到头有大半时间都在荒山野岭,扛着设备和样品跨山谷钻荆棘。他曾与五步蛇擦肩而过,甚至有一次,差点遭遇锰矿老采区透水事故。
为国找矿“寻锰”,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像周琦一样的地矿人探索不解之谜的步伐。
攻 关
1999年,周琦牵头承担原国土资源部锰矿找矿重大项目。为减小风险,他邀请了很多前辈共同预测、探索,在最有希望的靶区分别实施两个钻孔验证,但满怀希望落空了。
为此,周琦反复研究前辈们留下的资料和观察的现象,带着观察到的无法解释的地质现象和问题,他继续学习深造,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毕业论文题目一直都是围绕如何能找到锰矿。他大胆挑战锰矿传统的外生沉积成矿理论,把贵州松桃大塘坡等典型锰矿区,作为研究锰矿成矿理论的天然实验室,创造性地提出锰矿喷溢沉积成矿的认识。
在周琦影响和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一支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的团队。他们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长期坚持在贵州武陵山区开展锰矿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经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取得了重大发现和重要成果:一是首次发现了新类型锰矿床——喷溢沉积型锰矿床,丰富了世界上的锰矿床类型;二是创立了喷溢沉积型锰矿成矿的原创理论,突破了国际上锰矿“外生外成”传统成矿理论的长期束缚;三是依托原创的新类型锰矿成矿理论,研发出隐伏新类型锰矿找矿勘查技术体系;四是通过实施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重大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这一系列原创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为锰矿地质找矿拨开了云雾。
追 梦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年满60的周琦找矿报国初心不变,依然活跃在找矿科研一线,带领团队进行隐伏矿找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年他们在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贵州“富矿精开”项目中,发现了新类型锂矿床,取得锂矿找矿重大进展。
20多年来,团队依托原创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卓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获得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4项,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1项。团队领衔人周琦研究员先后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周光召基金会地质科学奖。
面向未来,团队领衔人周琦充满信心,“省委省政府基于贵州实际围绕主战略和主定位,提出‘富矿精开’战略,能够充分发挥贵州的比较优势。”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作为地质找矿人,他希望和团队不断“攻深找盲”,通过理论创新结合数字勘查等技术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千米以下实现“精确探矿”,为国家找到更多深部矿、隐伏矿,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